亞洲成長基金
亞洲小型企業基金
邊境市場基金
大中華基金
金磚四國基金
拉丁美洲基金
新興國家基金
東歐基金
泰國基金
韓國基金
分享這篇文章  
注重長期基本面,而非恐慌
2014/10/28
全球股市最近坐了一趟雲霄飛車,9月和10月市場波動加劇。許多投資人關注美國利率上升、歐元區通縮,擔憂伊波拉病毒傳播以及中東地區的ISIS,還有全球經濟的整體成長,特別是中國的經濟成長,另外還有一些個別國家的問題。在這樣的時代,不少人開始預言市場崩盤,加劇投資人的擔憂,不過,我想提醒投資人,市場波動不是新鮮事,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現在似乎是研究投資人心理在市場中作用的好時機,行為金融學領域的證據表明,就算不是大多數投資人,但許多往往根據情緒、潮流和其他心理偏見來作出投資決定,而非基本面。投資人,甚至是專業人士,經常作出有缺陷和非理性的決策。

我無法預測目前這個回合的市場波動何時結束,但我可以說,基於幾十年的市場經驗,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而且,對於知道去哪裡尋找機會的精明投資人,這將帶來潛在的機會。

 
行為金融學和傳統金融學理論

根據有效市場設定,傳統的金融理論假設投資人是理性的,規避風險並保持多元化、優化的投資組合。這假定投資人「應該」根據數學模型和理論採取行動。然而,實際上並不總是如此。

與此相反,行為金融學是基於理解人們在實際上如何作出金融決策,行為金融學提出,認知錯誤和情感好惡往往以不利的方式影響財務決策。認知錯誤是基於錯誤的推理(信念毅力),或由於記憶錯誤(資訊處理錯誤),當人們的感覺或情緒影響推理,而不是根據基本事實,就會產生情感偏見。

行為金融學認識到許多投資人不理性地作出決策,挑戰傳統金融理論的假設,投資人普遍厭惡風險,因為恐懼會影響他們的決策,所以他們不一定持有最優化的投資組合。

行為金融學提出人們:
1.不是厭惡風險,而是「厭惡損失」
2.作財務決策時不完全理性
3. 「資產隔離」,即他們往往分析個別投資,而不是一整個投資組合
我相信,瞭解傳統金融理論和行為金融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來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情感偏見和相關的行為
•稟賦效應: 認為某一資產更有價值,因為自己擁有它。根據情感依戀(例如繼承)來持有資產,錯過了潛在的更好的機會。
•羊群效應: 跟隨大眾。根據團體的共識投資;「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那一定是正確的」,不想被甩在後面;避免後悔;做出不知情、不準確的決定。
•損失厭惡: 更加厭惡損失而不是獲得收益。避免近期波動的資產、脫售表現好的資產來鎖定收益;持有表現不好的資產期望取得收支平衡。
•後悔厭惡: 在作出決定後感到後悔。對決定(賣出、買入並持有)的不佳後果感到後悔;持有低風險投資和熟悉的投資;展現出羊群效應;感覺跟隨大眾安全。
認知偏差和相關的行為
•錨定(Anchoring): 「錨定」特定的值或數量。「錨定」較高的股價,如果股票交易低於這個價格,就認為蒙受損失;不偏離原來的預測。
•可得性: 受很容易回憶起和相關的資訊影響。根據廣告和媒體產品選擇產品;記得痛苦的經歷;只持有自己所熟悉的資產。
•證實: 尋找並注意到確認現有觀念的資訊。拒絕接受和看法相矛盾的資訊。在一個特定的投資、資產類等表現過於自信。
•心理帳戶: 把投資歸入到不同的「心理帳戶」,根據不同的目標(如教育儲蓄、退休)分開財產;忽略資產之間的相關性。
我們注重基本面,而非恐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將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預估值下調至3.3%,較2014年4月時的預估低了0.4個百分點,也較2010年和2011年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甦的成長水準低﹝註1﹞。

重要的是,這只是一個預估值,同樣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新興市場都是一樣的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際上調高了某些地區的經濟成長預測。開發中和新興歐洲2014年的成長預測上調至2.7%,較4月份的預估值高出0.4個百分點﹝註2﹞。匈牙利和波蘭2014年的經濟成長預計將分別達到2.8%和3.2%,主要原因是波蘭投資的增加和失業率下降,以及匈牙利的貨幣政策顯著寬鬆以及較高的公共支出。亞洲新興經濟體預計成長6.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為5.4%,這兩個地區仍保持強勁﹝註3﹞。人們關注伊波拉病毒的蔓延會衝擊一些受病毒影響的非洲國家的成長,我們將密切關注這個情況。

市場擔心,美國利率上升的展望會在接下來一年導致新興市場股市的波動加劇,但並非所有的市場,或者企業,將受同樣的影響。例如,墨西哥受益於美國經濟的改善以及國內改革的努力。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新興市場對美國升息已經作了準備,應該能夠渡過這個關卡。此外,歐元區和日本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提供市場流動性。

而且,雖然中國經濟成長的步伐可能會放緩,今年仍然預計將成長7%以上!﹝註4﹞隨著中國經濟過渡到一個國內需求帶動成長的模式,中國正轉型為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的成長,將有助於中國經濟接下來維持其相對較高的成長率。

同時,印度似乎已見到復甦,截至六月底的季度取得5.7%的強勁經濟成長﹝註5﹞。對新當選的總理莫迪的樂觀情緒不僅體現在股票市場,而且也體現在近期強勢的印度盧比中。

我們相信,美國經濟的成長、歐洲和日本大量的貨幣寬鬆政策,以及一些新興市場國內因素的增強,為投資人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機會。我們仍然認為,在新興市場一些長期趨勢改變中,如中國、印度、南韓和墨西哥的親市場改革措施,將會降低貿易壁壘,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科技發展,以及中產階級消費者的數量和消費能力的快速成長,能讓許多新興市場經濟持續成長,企業獲利能力不斷上升。同時,我們繼續尋找評價面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公司。

此外,更重要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現在佔全球經濟活動與資本市值很大佔比。我們認為,儘管有一些短期的擔憂,新興市場的長期投資情況並沒有改變。三個關鍵主題仍然不變: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速度整體明顯高於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通常具備更多的外匯存底,超過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佔GDP比重一般較已開發市場低很多。這些都是我們尋求的基本面事實,同時我們也理解,恐慌總是會影響市場。

欲瞭解更多有關可用性偏見概念的更多資訊,請觀看「日常投資人行為金融學」的影音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ip4i_kGPQ&feature=youtu.be
資料來源:
註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經濟展望,2014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版權所有。
註2: 同上。
註3: 同上。
註4: 同上。
註5: 來源:印度政府中央資料辦公室。
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