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成長基金
亞洲小型企業基金
邊境市場基金
大中華基金
金磚四國基金
拉丁美洲基金
新興國家基金
東歐基金
泰國基金
韓國基金
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
2012/07/10
許多西方觀光客對中國街道的印象,可能仍停留在像風景明信片上充斥著自行車,且幾乎沒有汽車的街景,然而中國未來將不再只以自行車代步,汽車將迅速取代此類人力運輸工具。中國汽車銷售迅速成長,反映了中產階級的崛起,2009年中國汽車銷售量已超過美國,2011年中國汽車生產更達到1840萬輛[註1],產量領先全球。此外,2012年5月中國汽車銷售量已超過160萬輛,年成長率達16%,高於美國的130萬輛[註2]。雖然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可能趨緩,但由汽車等耐久財的銷售量仍可見中國消費者在全球經濟中仍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汽車產業歷史
中國的汽車業雖起源於1950年代,但直到1970年代末、1980和1990年代,共產黨主席鄧小平進行改革開放,長期被壓抑的汽車需求終於得到釋放[註3]。然而,當時中國汽車生產仍相當疲弱,但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隨著國內改革改革的進展,中國汽車市場在過去十年來開始加速成長。
當我在20年前首度拜訪中國時,我和當地民眾一般,騎著自行車環繞城鎮。但隨著消費者開始使用汽車代步,自行車的使用量減少,部分大型城市(如北京)面臨嚴重的交通壅塞問題,使得地方政府必須介入並實施新車牌照配額限制。不過即使政府針對城市的汽車牌照設定種種限制,但無論是都市或鄉村,居民對汽車的需求似乎並無減緩的現象。中國對汽車的強勁需求,亦可能成為影響長期油價與其他燃油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仍是由外國企業主導,以歐洲和美國品牌為首,日本和韓國品牌則緊追在後。中國當地車廠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消費市場深具吸引力,以及對降低匯兌成本的需要。然而,政府對外資的限制,使得外國車商只能透過與當地企業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長期以來,國外車商通常是透過和當地數家不同的企業合資,在取得當地政府的許可下,形成全球品牌與當地品牌的結合。
至於豪華車市場方面,目前仍是由歐洲和美國企業所主宰,而這些企業也在中國投資大量的先進設備進行生產。在中國,頂級豪華車仍是自西方國家進口為主,根據過去幾年豪華車銷量在中國迅速成長,可發現中國已逐漸成為豪華車重要的市場之一。以一間歐洲車商為例,該公司表示中國約占其全球獲利來源的25%,且近幾個月銷售到中國的數量已超過美國。
中國的汽車生產:品質至上!
我最近參觀一家歐洲車商位於中國的工廠時,有三個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首先是工廠相當乾淨,其次是相當著重品質的控管,似乎花在品質控管的時間和精力與實際生產是相當的。第三則是生產線上每個工人的工作都是相當簡易的。顯然該車廠具有詳盡的生產規劃,透過許多機械化工具及易於使用的零件,使每個生產步驟變得更簡化。當地車廠的自動化程度及對品質的強調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中國當地品牌的市佔率正逐漸提升,例如中國最大越野車製造商,雖為中國國產品牌,但其產品已出口至逾60個國家,並且迅速擴大產能。
中國也積極發展油電混合動力車。我曾經參觀過一家電動車製造商,試開過該公司的電動車後,對其加速能力感到相當震驚,僅是輕踩油門即有飽滿加速力道湧現,而且因為是以電力驅動,並無一般汽車的馬達聲。
中國政府正試圖積極推動當地品牌興起,工信部公佈的《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中所涵蓋符合規定的車型,均為中國國產品牌,且根據當地媒體報導,中國政府打算在鄉村地區推出購買小型車補助計畫,此舉可望進一步帶動國內汽車銷售量[註4]。
近期已有一些中國當地的車商購併國外品牌的例子,未來隨著歐洲地區的經濟持續疲弱,預期亞洲地區的車商,以低價購併歐洲企業的趨勢將會持續。現階段中國汽車品牌走向海外市場的趨勢仍不顯著,但預期未來中國在小型車及低價車的市場可望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中國持有汽車的人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仍偏低,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考量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性可望持續提升,中國汽車業前景相當值得期待。
資料來源:
註一: 國際汽車製造商協會(OICA),2012年3月。
註二: 彭博資訊;全美汽車經銷商協會(NADA),2012年5月;Ward’s Auto。
註三: 澳洲央行報告,“The Emergence of the Chinese Automobile Sector”,2011年3月。
註四: 中國汽車時代(China Car Times)網站,2012年2月27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