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成長基金
亞洲小型企業基金
邊境市場基金
大中華基金
金磚四國基金
拉丁美洲基金
新興國家基金
東歐基金
泰國基金
韓國基金
分享這篇文章  
新興市場外匯存底—顯著下滑或短期現象?
2015/04/24

對於那些希望投資新興市場的投資人來說,新興市場外匯存底的穩定增長—在許多情況下成長到比多數成熟市場更高的水準,一直是過去20年大家積極談論的焦點。外匯存底的積累使得新興市場成為美國和歐洲債務的主要買家。然而,新興市場的外匯存底在去年普遍下降,使得學者開始思考是否有更多顯著下滑的危險,進而對市場有潛在的不利影響。

確實,新興市場的總外匯存底最近呈現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新興市場外匯存底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145億美元至2014年的7.74兆美元,低於2014年第二季的8兆美元高峰(註1)。不過,雖然新興市場的外匯存底有所減少,新興市場仍然是全球的主要債權人。

確實,新興市場的總外匯存底最近呈現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新興市場外匯存底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145億美元至2014年的7.74兆美元,低於2014年第二季的8兆美元高峰[1]。不過,雖然新興市場的外匯存底有所減少,新興市場仍然是全球的主要債權人。而且,作為全球股市的投資者,我們仍然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整體上比成熟市場更強勁,原因包括更有利的人口趨勢和經濟成長速度預期更為強勁。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成熟經濟體2015年的GDP成長率為2.4%,而新興市場與邊境市場經濟體預計將取得4.3%的成長(註2)
我們認為,在更廣泛的總體經濟背景下,新興市場外匯存底的小幅下跌是微小的,更多程度上的問題是對成熟市場有何意義,而不是對新興市場有何意義。
較低的外匯存底:對新興市場國家的意義
我們認為,考慮到外匯存底自亞洲金融危機後20年來的巨大成長,2014年的減少相對並不顯著。新興市場外匯存底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準,是2004年的逾四倍。除了少數國家例外,如今外匯存底水準要應付短期融資需求似乎綽綽有餘。
下面的圖表顯示,新興市場的外匯存底一般能充分滿足大多數國家的融資需求。
政策影響
外匯存底的重要性在70年代至90年代尤為關鍵,許多新興國家使用任何外幣(美元、日圓和德國馬克)以幫助控制通貨膨脹,尤其是在高通膨的拉美國家。
除了少數國家外,通貨膨脹已經成為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過去的問題。這並不是說,通膨不會在未來成為一個問題,但因為許多國家已經成功地採用通膨目標作為政策工具,或這些國家的央行已經建立了信譽,利用外匯匯率的干預來幫助控制通膨的做法已經被淘汰。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已更加獨立,他們可以實施貨幣政策,不再讓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在我們看來,這意味著外匯存底水準的關聯性不如以前,因為越來越普遍靈活的匯率政策減少了用龐大外匯存底來捍衛匯率的需要。如今,如果有的話也是極少數國家使用純浮動匯率機制。大多數國家使用政府操縱的浮動利率政策,讓市場來決定水準,但央行有預期政策目標時可進行干預。
目前正巧有個學術爭論,前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和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在辯論長期停滯課題,以及什麼因素壓低了全球利率水準。主要的問題是,利率低是否是因為沒有足夠多的人想投資,或者是因為太多人想儲蓄。伯南克認為,這是因為全球儲蓄過剩,而薩默斯認為,放緩的原因是人口增長放緩,以及在可預見的未來缺乏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
在任何情況下,似乎都有超過投資需求的儲蓄盈餘水準推動均衡實際利率下降(甚至為負數),政策利率(央行所希望達到的利率,不能為負數)無法相匹配。
如果我們同意伯南克的假設,那麼新興市場外匯存底的減少很可能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儲蓄率下降,促使央行把均衡利率提高到符合政策利率的水準。
總之,我們不應該過多關心儲備水準的下降。新興市場國家已變得更加獨立,可以實施自己的貨幣政策,多數都不再讓國內貨幣和美元掛鉤,給他們更多自由來設置國內利率。
下降的外匯存底可突顯另一個問題,短期內新興市場國家的吸引力下降,因為它們的經常帳戶盈餘不能再取得以往的盈餘水準(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或他們不再吸引資本流入以資助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兩者都是過去吸引美元流入的來源,支持了新興市場央行外匯存底的成長。
資料來源:
註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3月31日。
註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庫,2015年4月。沒有保證任何預測會實現。

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