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成長基金
亞洲小型企業基金
邊境市場基金
大中華基金
金磚四國基金
拉丁美洲基金
新興國家基金
東歐基金
泰國基金
韓國基金
分享這篇文章  
正反兩面的流動性效應
2012/10/04
全球經濟時常像一字排開的骨牌,當其中一塊翻倒,也將拖累其他骨牌跟著倒下。今年許多成熟市場疲弱的經濟表現及沉重的債務負擔,已對新興經濟體形成骨牌效應,導致許多投資人對兩個市場都失去信心。各國央行因此紛紛採取經濟刺激措施及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作為因應。成熟市場的政府採取這些措施短期內可能對新興市場有正面的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然而,這些措施可能將導致通膨壓力攀升,進而對市場產生長期結構性的負面影響。
歐洲央行於九月宣布無限量債券購買計畫(正式名稱為直接貨幣交易計畫(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以維持陷於債務危機的歐元情勢。歐洲目前正經歷歷史性的改變,我們的研究團隊認為這對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將有正面助益。許多歐洲經濟體正由政府帶動,進行基本面改革,投資人也開始質疑許多歐洲政府在各方面的主導角色,特別是社會福利支出。
希臘於五月份的第一次選舉由激進左派和右派的政黨獲勝,選民表達出他們對傳統政黨的不滿,譴責歐盟擬定的債務還款條款和財政改革計劃。不過,在六月份再次舉行的大選中,憤怒似乎稍見平息,選民選擇了更為合理的方向,理性地讓有利於歐盟改革方向的溫和政黨贏得了國會多數席次。
許多歐洲領導人開始體認到不能再維持如過去一般的支出及赤字,也意識到政府在某些程度上對民營企業給予的限制及障礙過於繁瑣,隨著這些爭論持續,我認為歐洲將不斷地進行改革。
我認為國營企業民營化是有助於提高經濟成長動能,且促進歐洲長期恢復景氣的方式之一,然而這並非一蹴可幾,而且有許多既得利益者會設法保護自己的立場。但目前的趨勢是相當明確的,需透過變革才能促使歐洲在政治及經濟上更加一致與強大。
當歐洲正面臨這些爭論時,美國似乎將削減債務的進度擱置到11月總統大選之後。為了在這段時間提振經濟及重建信心,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將每個月在公開市場上買進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所謂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
聯準會延長寬鬆政策
無論是稱作QE3、QE4或其他名稱,對我而言都是聯準會將持續注入資金到市場,直到美國失業率顯著改善,八月份失業率為8.1%。我認為直到失業率改善之前,我們或許可稱之為「無限量QE」,但我認為若美國未進行包括稅制結構在內的改革,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在骨牌效應影響下,這表示聯準會及歐洲央行、日本銀行及其他央行為了刺激各國經濟,將持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我認為這些寬鬆政策,至少在短時間內對新興市場的投資人是有利的。今年以來,許多新興國家也隨著成熟國家面臨經濟成長放緩的情形,而投資人不論對錯,不願意再將資金投入他們認為風險較高的市場,不過,過去幾年來成熟市場的事件已證明並沒有哪個市場是沒有風險的。
我認為量化寬鬆政策湧入金融系統的數十億美元並不會全部流入投資人視為「避風港」的資產,例如美國公債和其他國家公債。目前金融系統中已經有許多現金,若全球經濟持續成長,且歐洲市場的信心提升,預期股市可望吸引更多機構法人資金流入,其中部分資金也將流入新興市場及邊境市場。
通膨影響不均
在如此資金潮流下,我認為長期會面臨到最大的威脅是通膨,雖然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同樣都會面臨通膨壓力,但新興市場可能面臨較大的負面影響,原因在於新興國家低收入人口比重通常較高,因此較難以承受食物和燃料等必需品價格上揚所帶來的壓力。減緩通膨的方法之一為提升生產率,我認為許多經濟體需降低政府干預方能達到此目標,因為由政府經營的企業,通常生產力是降低的。
在目前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及潛在的通膨威脅下,身為一個投資人,我的工作即是自面臨這些挑戰下仍擁有成長潛能的國家中,挑選個別公司。而我也從中學習到,在任何的經濟循環中總是會有具有潛在機會之處。
看其他文章